一、個人簡介
楊武德,男,漢族,1960年生,九三學社社員,博士,教授,博士生導師。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、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,山西省人大代表,山西省科技創新標兵,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,山西省教學名師,省委聯系的高級專家?,F任山西農業大學副校長,農業部華北黃土高原地區作物栽培與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站長。
兼任中國雜糧學會常務理事,中國生態學會農業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,山西省作物學會副理事長,山西省現代農業雜糧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。主要從事作物生態、栽培及作物信息技術的教學和科研工作。
二、工作學習簡歷
學習簡歷:
2006-2007 加拿大農業部Brandon研究中心訪問學者。
1995-1998 浙江大學 生態學 博士
1987-1991 山西農業大學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學科 碩士
1979-1983 山西農業大學 農學專業 學士
工作簡歷:
2002-今 山西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博士生導師
2001-今 山西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教授
1997-2001 山西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副教授
1992-1997 山西農業大學核技術農業應用 講師
1983-1992 山西農業大學核技術農業應用 助教
2016-今 山西農業大學副校長
2012-2016 山西農業大學研究生院院長
2009-今 山西農業大學旱作農業工程研究所所長
2001-2012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
1999-2001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系主任
2003-今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(作物學)成員
2008-今 山西省人大代表
2011-今 農業部華北黃土高原地區作物栽培與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站長
三、研究方向
1. 3S技術與作物生產
2. 作物生態與信息技術
3. 現代雜糧生產
四、教學科研概述
在教學上,主講本科生的《精確農業基礎》、《農業生態學》和《地理信息系統》等課程,碩士研究生的《農業生態學》、《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應用》和《高級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題》等課程,博士研究生《作物生理生態》、《可持續農業發展導論》等課程。主編《現代雜糧生產》著作1部,主編十二五規劃教材《精確農業概論》1部,副主編十五規劃教材《普通生態學》和《地理信息系統》及十一五規劃教材《農學概論》、《地理信息系統》和《農業信息技術》5部。
先后主持和參加國際合作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國家留學基金、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攻關等項目26項。在《Soil & Tillage Research》、《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》、《中國農業科學》、《作物學報》等國際和國家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。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,三等獎1項。
五、教學科研項目
1. 冬小麥干旱高光譜遙感監測機理及災損評估研究,2014-2017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(面上項目),主持
2. 山西特色小雜糧產業化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研究,2010-2011,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,主持
3. 冬小麥凍害遙感監測及災損評估,2012-2014,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(博導類),主持
4. 基于4S的冬小麥氮肥管理系統研究,2014-2016,山西省歸國人員重點資助項目,主持
5. 基于GIS的蕎麥品質生態區劃,2008-2010,國家留學人員科研項目,主持
6. 作物高產優質高效及可持續發展機理與技術,2007-2009,山西省重點學科項目(200705001),主持
7. 基于4S的冬小麥氮肥管理應用系統研究,2011-2013,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(20110311038),主持
8. 基于4S的冬小麥長勢動態監測與估產研究,2007-2009,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(2006031114),主持
9. 中草藥、害蟲病菌數據庫建設,2009-2010,山西省科技資源平臺項目(2009091004-0905),主持
10. 巖石、礦物、土壤數據庫建設,2007-2009,山西省科技資源平臺項目(2005091006-0501),主持
六、代表性論文
1. 第一作者.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red-soil erosion by an Eu tracer method. Soil & Tillage Research 2008, 101: 52-56. (SCI)
2. 第一作者. Effect of Transgenic Bt Cotton on Bioactivities and Nutrients in Rhizosphere Soil.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, 2012, 43: 689-700. (SCI)
3. 第一作者. A europium tracer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loess slopleland soil erosion.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, 2008, 39(5&6): 824-832. (SCI)
4. 第一作者. 基于3S和實測相結合的冬小麥估產研究. 農業工程學報,2009,25(2):131-135. (EI)
5. 通訊作者.Extraction of Sensitive Bands for Monitoring the Winter Wheat (Triticum aestivum) Growth Status and Yields Based on the Spectral Reflectance. PLoS ONE, 2017, 12(1): e0167679.
6. 通訊作者.Use of Spectral Character to Evaluate Soil Organic Matter.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. 2016, 80(4): 1078-1088. (SCI)
7. 通訊作者. Evaluating winter wheat (Triticum aestivum L.) nitrogen status with canopy spectrum reflectance and multiple statistical analysis. Spectroscopy Letters. 2016, 49(8): 507-513. (SCI)
8. 通訊作者. Impact of spectral saturation on leaf area index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estimation of winter wheat. Spectroscopy Letters. 2016, 49(4): 241-248. (SCI)
9. 通訊作者. Estimation of Water Content in Winter Wheat (Triticum aestivum L.) and Soil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Data–Vegetation Index,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, 2015, 00:1-13. (SCI)
10. 通訊作者. Integrat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for Prediction of Winter Wheat (Triticum aestivum) Protein Contents in Linfen (Shanxi), China. PLoS ONE, 2014, 9(1): e80989. (SCI)
11. 通訊作者. Impact of Water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on the Degradation of Cry1Ac Protein in Leaves and Buds of Bt Cotton in the Soil. PLoS ONE, 2014, 10(1): e115240. (SCI)
12. 通訊作者. Changes in winter wheat grown under irrigated and rainfed conditions. The Journal of Animal & Plant Sciences, 2013, 23(6): 1700-1708. (SCI)
13. 通訊作者. Identification of tetraploid mutants of Platycodon grandiflorus by colchicine induction. Caryologia, 2011, 64(3): 343-349. (SCI)
14. 通訊作者. Monitoring Winter Wheat Freeze Injury Using Multi-Temporal MODIS Data.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, 2009, 8(9): 1053-1062. (SCI)
15. 通訊作者. 秸稈擴蓄肥對土壤水分和馬鈴薯產量品質及水分利用的影響. 農業工程學報,2012,28(2):100-105. (EI)
16. 通訊作者. 基于遙感數據和氣象數據的水旱地冬小麥產量估測.農業工程學報,2010,26(11):183-188. (EI)
17. 通訊作者. 基于TM和MODIS數據的水旱地冬小麥面積提取和長勢監測. 農業工程學報,2009,25(3):103-109. (EI)
18. 通訊作者. 籽粒莧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表達. 作物學報,2011,37(10):1801-1808.
19. 通訊作者. 苯丙氨酸與UV-C對苦蕎蘆丁含量影響及相關基因表達分析. 中國農業科學,2011,44(23):4772-4780.
20. 通訊作者. PEG脅迫對偏關苜蓿脯氨酸代謝途徑關鍵酶的影響. 草地學報,2011,19(6):1000-1004.
七、專著教材
1. 精確農業概論,主編,2016,中國農業出版社
2. 現代雜糧生產,主編,2001,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
3. 作物栽培學,參編,2003,中國農業出版社
4. 普通生態學,副主編,2005,中國農業出版社
5. 農學概論,副主編,2007,科學出版社
6. 地理信息系統,副主編,2008,中國農業出版社
7. 農業信息技術,副主編,2010,中國農業出版社
八、成果專利
1. 基于4S的冬小麥長勢動態監測及產量估測,獲2015年山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,第一
2. 土壤侵蝕定位土芯Eu示蹤法及其應用研究,獲2010年山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,第一
3. 蕎麥生長發育規律及生理生態反應研究,獲1999年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,第二
4. 黃土高原主要作物根土系統研究,獲2002年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,參加
5. 基于4S的冬小麥長勢動態監測及產量估測,2010年省科技廳鑒定,國際領先水平,主持
6. 一種深層土壤取土器.發明專利,專利號:201210577269,第一
九、榮譽獎勵
1.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
2. 農業部華北黃土高原地區作物栽培與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站長
3. 山西省人大代表
4. 山西省“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工程”人選
5. 山西省現代農業雜糧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
6. 山西省科技創新標兵
7. 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
8. 山西省教學名師
9. 山西省省委聯系的高級專家
10. 山西省“12316”三農服務熱線專家